汪亦衡
——2020届优秀毕业生

勇敢追逐心之所向

我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毕业生汪亦衡,初中毕业于闵行区莘松中学,今年被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录取。

在交大附中的这三年,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带给了我许许多多的思考与成长。我想,所谓的高中学习生活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事象,比如一段激动振奋的学习经历,许多温暖的友情、新奇独特的课程体验;它同样有着哺育我内在精神的成分,当最终的高考铃响,我放下笔时,不论去向何方,我已然不同过往。

就我的亲身经历而言,良好的心态在高中三年的学习中尤为关键。当然,这是需要在高中不断学习的。从入学时被摸底考碾压的痛苦,到在起起落落的成绩中挣扎着摸索自己的学习节奏,到高三时,排位逐渐稳定,考试失利人恒有之,关键在于你如何认识它,以及多久才能回到原本的节奏中去。一方面,交大附中强手如云,所以我很快意识到翻盘和被翻盘都是常有的事,更不能因为无法争第一就自暴自弃;另一方面,你必须脱离于试卷本身的评分,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和他人水平的边界和均值,以及自己可以从他人身上学习的部分。我们承认对于那些又优秀又努力的学霸,从统计学上来讲,我们确实无法超越他们。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超越自己,追逐他们的脚步,最终以更好的自己为荣。

另一方面,是关于选择。感谢科创班的班主任程亮老师,从我们高一入学起就鼓励我们自由探索专业志趣,以及参加有趣的社会实践活动。最不能忘记的是他对我们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的支持。从FRC、韡騿建筑社中的萌新观望,到在绪风辩论社中初次体验辩论的魅力,有初尝的喜悦,也有现实与理想的落差。但这些都是必经的道路,在交大附中我有幸提前体察了这份滋味。这些高一时懵懵懂懂的认识并不能决定我最终的航道,但长期来看,对我们整个高中的发展却非常重要。在空压机厂的实习、中国制造2025的呼唤让我朦胧之中窥见了那颗澎湃的能动之心;在我身边有同学开始了解医学,有同学开始在计算机方面探索,也有同学进入英才计划,在生命科学领域参与了极高技术力的课题。这些,最终都为大家在面试中博得了优秀的成绩。

最后,让我感到无比珍惜的,还是交大附中的同学和老师们。说到老师,我知道很多同学们会在课外补习,但我想说的是,大家也可以尽可能多的向任课老师求教。在我眼里,交大附中的老师们,将“无私”一词诠释到了极致。只要有一点点空闲时间,他们都会乐于为大家答疑解惑。同时,同学和老师的互动也常常能摩擦出新的思想火花。而交中的同学们更是一辈子都难得的优秀同伴。正如学校“自主探索,相互激发”的育人模式所提倡的那样,大家在一起学习,既是同伴也是对手不论最终去向何方,这份情谊都将永续。

感谢交大附中提供的宽松的育人环境,使我得以在催人奋进的动力中保留着追逐心之所向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