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导明方向,精研课堂助进阶——记生物教研组教研活动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9日

2025年9月9日上午,杨浦区生物学学科教研员李竹青老师走进交大附中生物课堂,先后听取了郑悦、孙向朋、许馨怡三位老师的授课,并在课后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点评与指导。交大附中生物组教师共同参与听课、评课环节。

郑悦老师以必修 2 高三一轮复习“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为主题,巧妙地以帕金森病作为情境引入课堂。鉴于帕金森病发病与神经元溶酶体膜蛋白 TMEM175 异常有关,郑老师以此为线索展开教学。课堂上,她配合动画视频详细复习讲解了 DNA 复制、转录、翻译的过程,将复杂的遗传信息传递知识条分缕析地呈现给学生。最后,郑老师深入浅出地说明了 TMEM175 基因突变致蛋白异常,进而引发α-突触核蛋白聚积损伤神经元的致病机理。通过能感知的病症引入微观遗传原理,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基因表达蛋白质这一微观现象对人体造成的宏观影响。

孙向朋老师同样围绕“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展开高三一轮复习教学。基于对高三考题的深入剖析,孙老师在课堂上首先引领学生构建起对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整体认知框架。随后,他带领学生详细复习讲解了 DNA 的结构、复制、转录、翻译的过程。孙老师凭借精湛的板书和超强的逻辑思维,将细碎的知识像放动画般地连续在学生脑海中放映,使原本零散的知识点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促进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整体性认知,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能够融会贯通,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许馨怡老师以“神经调节过程涉及信息的转换及传递”为主题开展高二新授课教学。她以运动员赛跑“抢跑”这一学生熟悉的例子作为情境引入,瞬间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许老师运用精美的动画生动展示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形成过程与原因,让抽象的生理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同时,她引入丰富的科学史材料,帮助学生领会科学家发现生物电的过程,让学生化身科学家探索动作电位的成因。许老师通过生活情境引入、动画演示和科学史渗透的多元教学,让高二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深刻领悟了神经调节中信息转换与传递的奥秘。

听课活动结束后,交大附中生物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兼教研组长沈桂弟老师主持了研讨活动。在点评研讨环节,李竹青老师对三位老师的授课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点评。针对郑悦老师和孙向朋老师的两节高三复习课,李老师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深厚的学科基础,指出他们能够站在知识本位的角度进行一轮知识复习,为学生构建了扎实的知识体系。同时,李老师建议两位老师在复习课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维训练,可以通过生动案例来训练学生提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并明晰复习课中表格所起作用,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能够真正解决问题,而非停留在知识的记忆层面。

针对许馨怡老师的高二新授课,李老师给予了高度评价与赞扬。李老师肯定了许老师作为新教师难得的松弛感,能够像讲故事一样将抽象的知识点让学生理解,将复杂的生理活动剖析透彻,条理清晰,并进行适当的拓展,有效训练了学生们的科学思维。此外,李老师建议许老师可以通过更深入地研读教材与课标,抓住教学重点,避免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使教学更加精准高效。

此次开学初的听课研讨活动,为交大附中高中生物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和提升教学水平的机会。三位老师的精彩授课和李老师的专业点评,为教师们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相信在专家的引领和指导下,交大附中的高中生物教学在今年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将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撰稿:郑悦

摄影:凹洪生

审核:张珂

部门:教研处

2025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