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课堂有魂:我校开展化学学科工作坊活动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16日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2019年12月12日,我校化学学科工作坊请到了上海市知名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郑胤飞老师。郑老师结合近日我校中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的情况,做了主题为“文化有根,课堂有魂”的专题报告。这是我校学科工作坊活动的第30场活动,也是化学学科的第4场学科工作坊活动。交大附中本部、嘉定分校的老师们一起聆听了讲座。

李国丽老师主持活动

 

郑胤飞老师点评报告

 

在李国丽老师的主持下,夏卫超、曹英两位老师交流了参加我校中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的体会与心得,分享了在备课、试讲过程中的困惑与思考。随后,郑胤飞老师对两位老师的展示课进行点评。郑老师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的课堂与实验设计,并就“如何加强氧化还原的课堂主题”的有关问题提出了意见与建议。郑老师提出,对于学生难以界定的强弱氧化剂,可以借助铁这一可变价金属作界定指标,同时也建议可以挖掘歧化反应等化学课堂常见的知识细节,通过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教学语言加强学生的理解与认识。

 

 

夏卫超老师分享课堂

 

曹英老师分享课堂

 

多学科与会学员

李可锋老师交流分享

车晓璇老师交流分享

 

李可锋老师、车晓璇老师交流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与会老师也踊跃发言交流感想。紧接着,郑老师用一个个贴近日常教学、贴近学生的生动案例和与会老师探讨了如何体现化学课堂的灵魂。郑老师从学生熟知的地壳中元素含量出发,分析了矿产中的主要杂质;从食醋中醋酸的浓度体会0.1 mol/L的醋酸;从龟兔赛跑的比喻中感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内因与外因的差别……郑老师用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案例展示了对知识概念的巧妙处理,展现了化学“高品位、低门槛”的课堂灵魂,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化学教学重难点的处理技巧。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的教学语言等方面着手,郑老师用自身的真实经历、用自己的分析思考、用一个个探讨问题向与会老师呈现了一场高水平的讲座。

 

部门:教研处、化学组

2019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