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空彩云繁星现 笙箫离歌别徽州“——上海交大附中2020届研学剪影“徽州故事”
发布日期:2018年09月02日

一场大雨,洗去夏末的燥热。我,一名交大附中的学子,借研学活动踏上了一条沉淀躁动心灵的文化之旅。

“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向庄园”——徽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即是我此行的目的地。

第一天   8.28

水墨从山脚晕开,朦胧的苍青中“略施粉黛” ,美得让人收不住眼——一入徽州境内,就仿佛步入山水画中。

晚上,开营仪式上本地主办方对我们的热情款待让我看到了徽州富有人情味的一面,仿佛越走入这座城市了,也越喜爱它。对徽州的亲切感渐渐深化,或许这就是校长所说情怀的雏形吧。

第二天    8.29

我开启了文化探索之路。

在徽州文化博物馆,令我驻足的不仅仅是精巧的狮形枕和古雅的杂记册,更是它们散露出的超越时空的庄严儒法和士人、艺人风骨令我深深沉浸于其中。

在歙县的胡开文徽墨厂中,师傅们捶打墨泥时厚重的钝响,雕刻砚台时金器与原石稀碎的划擦声——这都是匠人们铿锵的呼喊:对传统工艺文化的坚守与传承,在我心中久久地回响着。我还体验了墨块的描金,当我用笔为墨块增色时,它大概也在无声地润色我的心灵吧。

渔梁古坝巧妙的建构,不禁让我赞叹徽州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乘着画舫,轻泛江中,山水间悠荡着古今多少情思。漫步古巷,酒旗牌匾,头顶一线蓝天,任心中猛虎,心也愿细嗅这古味古香。

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抱阴负阳的古代村落、茗香天成的茶道工艺、微工精义的徽州三雕……它们共同构成了徽派文化的绚烂篇章,也是现代人心灵的涵养与精神的升华,是应当永远流传的。

第三天    8.30

江南丘陵柔美地连绵,淮河悠悠流淌。徽州南北分别形成了季风明显、四季分明的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和亚热湿季风气候。特殊的地理位置促成了徽州特有的美食文化。作为一个小美食家,今天我要去探索舌尖上的徽州。

古商为保鲜,用淡盐水腌成了具有特殊口感的臭鳜鱼;山民们更是欣然地接受了大山的馈赠:野菜、菌菇、野味......烘干、盐制、发酵等方法最大限度地保存与升华了食材本身的鲜美,徽州人的智慧也让这人间至味更久地停在时光与人们的记忆中。

食物于徽州人不仅仅商品或生存必需品。

酸性的丘陵土壤上层层梯状茶田,泼泼洒洒的清新扑面而来。择下嫩尖,炒干,滚烫的开水一下,叶片打着转缓缓漂起,茗香便幽幽地萦游起。细品一口,就一小块徽墨酥,雅致生活的情趣和儒士的忠孝节义仿佛也随清甜的酥香蔓延全身。

第四天    8.31

今天我要告别徽州了。看着青山绿水渐渐从墨色深处淡远,这片土地带给我的感动却从心中升腾起……

这,就是徽州故事。

 

  

文稿,编辑:李可涵,丁婷婷,朱夏俊及高二各班班长,团支书等

后期制作:谷泽丰,朱夏俊

审核:张林,曾腾

https://v.qq.com/x/page/n07734j3n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