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母校五十华诞
由工农速中,到交大附中。
一片欢腾景,莺歌燕舞声。
满园彩球彩带,冉冉飘拂上空。
师生握手问好,同学拥抱祝吟。
欢声此起彼落,笑语贯耳不停。
此景此情,激动人心!真乃是:
尧天舜日喜今朝,培育人才在母校。
桃李分布满天下,硕果累累撼九霄。
五千学子济一堂,举杯共祝保健康。
今日畅饮庆功酒,百年校庆万古芳。
58 届 1 班 郭剑华
难忘“师德”
——记我的数学老师胡维礼
每个人从事任何一个工作有个“德”就好,从医的有“医德”、从教的有“师 德”,……。我有幸在进高中时遇到了一位具高尚“师德”的老师,即交大附中 已退休的数学老师胡维礼,他是我终生难忘的老师。
在 59 年秋我初中毕业,全年级有 2 人收到了交通大学预科录取通知书。结 果是一喜一忧,喜的那位同学全家欢庆,合拥着送她进校上学,而我则呆在家没 去报到。原因之一是母亲当时封建意识较浓,重男轻女。二是家里有四个子女上 学,觉得我能考个技校早点工作就行。考上了大学预科,据说还要直升交大,一 算要 8 年,她认为不必了,就不让我继续升学,我听从了母亲安排。开学一周后, 素未谋面的交大预科 62 届 1 班的班主任胡维礼老师来家访了解情况。对着老师 母亲说了些困难,那年哥哥刚考上大学,家里一下有二人要住读,负担不起等等。 胡老师为之讲了些道理,极力劝慰母亲让我上学,并当即许诺一切住宿用具全由 他负责办好。面对老师的善意良语母亲同意了。第二周我就进了交大预科上学。 一到宿舍,崭新的蚊帐、床单、金红色绸缎面的被子……,一应俱全,且已整齐 地安放在我的床铺上,让我感激之情难以言表。从此在我人生道路上开始了一个 新起点,并改变了我的今后。我感谢老师以努力学习来回报。以后我又在毕业至 上大学多次受到胡老师的引导和关爱。
胡老师对我的支助在那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是难能可贵的。母亲在当时也常 说:“不能忘了胡先生!”确实我真忘不了。我曾经问过胡老师:“您当时为什么 要那样做?”,他很平淡地说:“我只想着能帮学生办得到的事就要办。”这就是 “师德”,交大附中老师的美德。与母校的情结使我若干年后又让女儿报考了交 大附中学习。
如今胡老师已 80 岁高龄,还常年有学生请他辅导、选题、备教材、讲解一 切仍是那么认真,令人警敬佩。
我衷心祝愿胡老师健康、长寿、快乐!祝愿交大附中的老师永保青春,桃李 满天下。
62 届 1 班 陈桂清
围绕“四大财富”开展多彩活动
财富,是当前的一个热门字眼,想必也定会引起校友会的关注。
据权威人士介绍,个人拥有的财富大约可分为四大类,依次为:第一是健康; 第二是知识,包括信息、专长、经验等;第三是友谊;第四是金钱。其含义并不 很深,一看就懂,一想就明。
四大财富,金钱座四,看起来有违经典,甚至带点阿 Q 精神,其实深想下 去,是很有道理的。
由此想到了校友会的活动。围绕“四大财富”,校友会可以开展各种丰富多 彩的活动。例如,组织校友中的医学专家,给校友防病治病,指导健身。听说校 友会会长、上海华山医院院长徐建光就有此设想。鉴于校友中知识人士很多,可 以开设各类讲座,传授知识,特别是若为校友的后代作些辅导答疑,定然大受欢 迎。校友会也可以牵头组织各班级、各年级开展多种形式的联谊活动,包括外出 旅游、参观考察等,以密切校友间的互相联系,增进了解,加深友谊。当然,校 友会开展各种活动需要经费,同时也要资助确有困难的校友,所以也应发动大家 做一些和金钱有点关系的事。本人在退休前后曾做过一段时间的社团工作,提出 并实践过“活动、活力、实力”的“六字诀”,即“活动体现活力,活力吸引实 力,实力支撑活动”,反响很好。这里所说的“实力”,主要是指金钱。
围绕“四大财富”,校友会一定能开展很多活动,这里还须有两个条件,一 是校友会负责人和理事们的精心策划;二是要有一大批热心校友的积极奉献和广 大校友的热情参与。第一个条件自然不必多说,这第二个条件嘛,六六、六七、 六八届校友前几年的活动情况已作了明证,说明在我们交大附中校友中,不乏“积 极奉献者”和“热情参与者”,这或许是比“四大财富”更为宝贵更为重要的“财 富!”
62 届 陈培余
怀念老校长钱君洪
第一次与钱校长见面是我到速成中学报到那天。那是 1956 年初,刚放寒假 不久。钱校长单独接见我。她问我,从部队到上海生活安排好了吗?家里老母亲 身体好吗?虽是初次见面,却是那样的亲切感人。
速中有二十九个同年级班级,我教的是 27、28,班都是中建速中的学生, 大部分来自部队。每个班级有一个党支部、一个团支部、一个班委会。学生思想 觉悟高,很用功,但接受能力普遍低,基础较差。我是新教师,教学没经验。每 天晚自修都在教室里个别辅导。从中了解了学生对那些问题不懂,为什么不懂, “拦路虎”在那里。讲新课时,很多人没有听懂。晚自修过后,“拦路虎”在我 面前暴露了。第二天上课时,赶走“拦路虎”,难点立即消溶。没多久,同学们 就跟我很熟了。经常有同学肯定我的成绩,鼓励我大胆、严格地要求同学,不要 只表扬不批评,对我帮助很大。
有一天,钱校长在校园里遇见我。问我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困难。我简单介 绍了师生相处的情况。她高兴地对我说:“好呀!这就是教学相长呀!小王!他 们可都是久经沙场的英雄呀!”
“上海速中”是由五个速中合并而成的。当初筹建各个速中,抽调了全市中 学里教师骨干。我到西体育会路报到不久就遇到了两位曾经教过我的老师,一位 是数学教师王祖舜先生,另一位是地理教师陈贯东先生。虽说是我老师,年龄并 不很大。在我们物理组,组长章祖武先生仅 38 岁,其他两位老教师庄秉真先生 和金德椿先生也都不出 40 岁。
钱校长经常主持全体教师会议,她主持会议从不开一言堂,气氛非常活跃。 她出一个题目,大家拥跃发言,各抒己见。她也夹在其中讲自己的看法。会上常 串插文艺表演:谈德鹏老师的朗诵;金德椿老师的“黄河颂”,是印象最深的。 团支部、工会开展文艺活动,灯谜会、交谊舞会,钱校长也来和大家同乐。有人 告诉我,钱君洪早年参加延安“抗大”,和张茜同志等一起工作过,12 级干部。 钱校长领导学校很注重教学质量,她领导我们学习凯洛夫教育学,五项教育 原则,她安排各组备课活动,每周的集体备课小组会是教研组最重要的会议,支 厚康老师初评为优秀教师,其中一条先进事迹就是 23 班各科成绩很差唯独几何 成绩从不落后。
在速中,大家都很敬重钱校长。级别高,资格老不是主要原因。大家都敬重 她平易近人,能力强,领导有方。
速中工会主席是褚应洪老师。褚老师很关心青年教师。他的宿舍经常成了青 年人的俱乐部。这本是好事,但在反右中居然也成其一条罪名。褚老师后错划为 右派下放劳动。一年后,褚老师结婚时,听说,婚前和钱校长谈心。钱校长关心 地问他,你的爱人知道你现在的政治情况吗?她对此有什么想法?褚老师答:“她 都知道,她相信我会进步的”。
其实,此时钱校长的爱人(同济大学薛校长)也被错划为右派,尽管如此, 钱校长在“交大预科”的工作积极性依然如故,一点看不出有心事,依然是那样 关心人。
记得“交大预科”初建,彭康校长到西体育会路来视察。钱校长陪彭校长察 看各个教室、办公室。两位老革命鼓励大家认真教育,提高质量,感人至深。 “交大预科”的学生还没有毕业,钱校长就调到大学部担任校长办公室主任。 从此就很少和我们见面了,偶而到交大,遇见钱校长,她总要拉住我们问问附中 的近况。
大概也是为了写校史吧。附中领导叫我陪几位老师到钱君洪同志家里去采 访。在康平路的钱校长家里,钱校长半躺在床上,热情接待我们,但精力很疲备。 我们怕影响她的健康,没谈多久就告辞了。谁知这就是我和钱校长最后一次见面。
王通钦
从学徒工到科技创业领军人物
——访 58 届 10 班校友陈嘉明
一块闪着金光、约半张《文汇报》大小的奖牌摆在我的办公桌上。奖牌上镌 刻着:上海海光机电技术研究所 陈嘉明 2004 上海市科技创业领军人物。下 方四枚印章分别是:上海市科学技术季员会、上海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上海 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华东科技杂志社。
陈嘉明,我校 1958 届毕业生,现任上海海光机电技术研究所所长。当他获 此殊荣后,即于 2005 年 2 月 21 日特意将奖牌拿到党校,让母校老师共享获奖后 的喜悦。
他在科技创业中的主要成果是,攻克了油膜厚度测量上技术难点,在深度和 广度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对于这样一位杰出的科技创业领军人物,我是从他打来的一次电话中了解并 后来认识的。校友会出版了《校友通讯》第一期后,我向出席五十周年校庆活动 并留下通讯地址的 58 届校友寄去了报纸。很快,他在电话中向母校表示感谢, 并简要介绍了他的业绩以及近十年来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还说,可能将评为 2004 年上海市科技创业领军人物。这激起了我对这位杰出校友的崇敬心情,我 当即表示,要在《校友通讯》第二期上介绍他的事迹,并约定当面采访他一次, 他爽快地答应。
2005 年 1 月 20 日,阳光明媚。陈嘉明来到了学校,走进了我的办公室。中 等的个子,硬朗的身体,热情、大方、健谈,让人根本看不出已是七十二岁的老 人。
我们的交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在他回答了我问的编写校史中有关工 农速成中学的一些情况后,他以“逆境中追求理想”为题,开始讲述自己的人生 历程:“学徒生涯”、“求学科研”、“艰难创业”、“追求理想”。他的讲述,让我不 住地感叹!我佩服他苦难童年中的坚强意志,更钦佩他步入老年后在科技领域中 的开拓创新精神。
他是江苏海门人。由于家中贫困,为求生活,1947 年,年仅 13 岁的他孤身 来到上海,在一家私人开的机械厂里学生意,做什务工。每天天不亮起床,拉风 箱、倒马桶、烧饭、带小孩。不停地搬运零件、打铁、碎火、清洁机床、安装小 部件,一直做到晚上八、九点钟。但得到的工钱每月加起来只能买 12 只大饼。 他说,这段经历,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和毅力。
他讲起了改变自己一生命运想法的一件事。那是一次将电话插头送到中原电 器厂去。看到这家厂的一位工程师,其打扮,其谈吐与自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知识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于是,自己下定决心要去读书,以后也要当工程师, 他说,当时厂里有 10 个学徒工,第一个想读书的是我。由于自己从乡下农村来, 文化程度还不及小学三年级的小朋友。于是就先在北京路六合路的一所补习学校 补易进代数。一学期竟考了 100 分,于是信心大增,就订了一份青年报,自学报 上的有关知识,再到衷中中学读夜校。一学期后,算术考了 97 分,地理 94 分, 语文 79 分。到 1954 年,上海开办了工农速成中学,他认为,实现理想的机会来 了,于是积极报名。结果,被厂里选送,考入了上海市第二工农速成中学。 陈嘉明深情地说,工农速成中学是自己一生中影响最深刻的。入学后,有一 种强烈的翻身感,得到了又红又专知识分子神圣称号。当时,学校环境十分优美, 似乎来到了世外桃园,有一种从地狱到天堂的感觉。在速中,打下了扎实的知识 基础,加上世界观,人生观在速中形成,为自己后来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 校庆五十周年时,他写了“忆附中”感言。由于是肺腑之言,所以他脱口而 出,我边听边记: 附中将我驶入科学港湾,启航、博击、奋斗。
人生如梦梦亦真,酸甜苦辣体验深。世间确有真情在,心酸喜悦感慨多。喜 怒哀乐五十年,风风雨雨十五载(指办研究所十五年),壮年努力作垫铺,晚年 生活充实多。报上、网上来介绍,小小事业不甘休。苦乐相比苦为多,一乐可以 顶百苦。反思人生足为乐,一切源头是附中。思念同学惦恩师,宛如美洒拂春风。 情深情深可喜矣!校庆师生重相逢!
1958 年,陈嘉明在速中毕业后,被保送到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仪表专业深 造。1963 年毕业后被选送到国防科委 704 研究所工作,1965 年评为先进工作者。 1969 年接受中国核潜艇上的科研任务,研究《油膜厚度测量仪》。由于是冷门课 题,国内外又无资料,但他以刻苦钻研精神,独辟蹊经,创造性地研究出三端钮 (一般电容只有二端钮)电容传感器测量油膜厚度,在获得大量实验数据后,终 于攻克了难题,按时完成任务。
文革后,他又完成了上海交大经向滑动轴承测量油膜厚度的任务。还将原来 的资料整理成论文,在《上海机械》杂志复刊号上发表,引起有关单位的强烈反 响,先后有 29 个单位要求解决有关技术问题。他又写了《油膜厚度和位移测量 的有关技术问题答读者》一文,发表在《机械制造》杂志上。
1980 年,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找到陈嘉明,洽谈攻克该所承建的葛州坝水 轮发电机组测量推力轴承油膜厚度难关,在签订合同后不久,他将这项部级攻关 项目解决,为葛州坝水力发电机顺利并网发电作出了贡献,该机组获得国家金质 奖。
1988 年,他为使自己的技术能推向社会,毅然开始下海闯荡,并在 1990 年 4 月申办了“海光机电技术研究所”,从事测量油膜厚度的推广工作。得到了有 关部门的批准。期间,为 704 研究所完成国防基础研究,测量静压式推力轴承油 膜厚度的工作,填补了国内在这个项目上的空白。还为大化水力发电厂测量塑料 瓦油膜厚度,该塑料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由于他所创办的“海光机电技术研究所”在科研方面成绩卓著,1991 年、 1993 年两次被收录入《上海科技年鉴》。
1995 年,他又发明了《自由落地式切菜机》。该机在几秒钟内可将整把蔬菜 切成菜馅,不失水份,质量高,每小时可切 500 多斤。该项目申报了专利,得到 授权。同年底,他又专心致志对治疗慢性肩周炎颈脊病等疾病的“电热保健服” 进行研究,经过四年努力,获得成功,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 1999 年上海科 技节上亮相,得到广泛热烈反响。上海科技节办公室和上海科技新产品专栏为此 制作节目,在上海卫视向全国播放,还请他本人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作专题介绍。 1999 年 12 月 22 日《上海科技报》在第四版上以较大篇幅报导了他的这项发明 创造。
交谈在不知不觉中已近三小时,陈嘉明从包中拿出了有关证书、报刊杂志, 我看阅后,记下了部分内容:1980 年《上海机械》杂志一期上发表《油膜厚度 测量》;1993 年《华东电力》杂志九期上发表《葛州坝水轮机组推力轴承油膜的 测量》;1998 年 3 月 5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证书,自由落地式切菜机为“实 用新型专利”;1998 年 9 月 12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证书,授予理疗保健 服“专利权”;1999 年 6 月 23 日,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证明,2H-11 型电热保健 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 年 2 月再获第十一届全国“星火杯”创造发明竞赛优 秀金奖;同年 9 月,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知识认定办公室对该产品颁发“上 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他本人的事迹曾发表在《鲜红的党旗》大型画刊 上。他还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聘为终身研究员、优秀特约通讯员。还担任红旗 出牌社《鲜红的党旗》编委。
最后,他谈了家庭及个人生活中的点滴情况。他说,自己一年四季都洗冷水 澡,直至今天。自己游过长江,爬过悬崖陡壁的高山。63 岁时,骑自行车杭州 来回,还骑自行车赴海宁观潮。他说,一个人心理也要锻炼,人要适应不同的环 境,遇到风险时要有心理承受力。他说,勤奋、智慧、机遇三者缺一不可。要有 好的人品,要热心助人,尤其是当别人处于困难时,他说,自己已进入晚年,一 生中晚年很幸福,两个女儿都已工作,一个外甥明年要读小学,另一个外甥女明 年将读高中。老伴退休后在家带外甥,一家其乐融融。
临走时,他拿出了 2001 年、2002 年中共中央《求是》杂志社连续两年写给 他的祝贺词原件:嘉明同志,祝您幸福!我看他的脸上充满着幸福感。
这次获得上海市科技创业领导军人物称号,是他获得的最高荣誉称号。他对 自己提出了“三新”,即“新起点、新作为、新贡献”。我祝愿这位老校友在今后 的科技创业中有更大的作为,为国家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陈德良)
边走边看
背着包,谈笑风生地走向寝室。“哎呀,你们闻,这是什么香味?”——身边的同伴突 然间叫了起来。
深吸一口气,空气里果然夹杂着青草与泥土飞扬的气息,清新地直扑过来。一回头,绿 荫场正在进行修剪,草被翻出层层深绿,柔柔地在风中招摇。
还记得刚进入交大附中,军训时的酷热让人窒息,也是这样一阵清香,唤起了高中的第 一道温馨如梦。转瞬间,两年的时光从指隙悄然滑过,经历了紧张、不安与喜悦,这样的一 种长久被忽略的温馨与感动突然降临,定格在 2004 年某个同样酷热的下午。
于是决定暂时忘却祥林嫂和抛物线,在校园走一走,看看风景怎样从树梢掠过,看看实 验楼旁的樱花是否依旧随暖风翩跹。
回廊里贴着一张张郊游,艺术节与外出考察的照片,被阳光照得有些褪了色,却仿佛鲜 活如昨日。旁边是大幅的“霸王杯”足球赛的宣传海报,上面虞姬笑吟吟地托着一个足球, 注视着往来匆匆的脚步。
另一个醒目的位置贴着五十年校庆的活动安排。五十年,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大半辈子 的回首,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又是多少光阴的沧桑与自豪呢?记得前阵子为了校庆采访的事 大家忙得焦头烂额,等到采访稿写完了,任务结束了,独自再把那些老故事翻出来细细咀嚼 时,心灵的空白处突然有种复杂的感觉,是感慨,是冲动抑或是激励?我不得而知,只是在 想,以后“百年校庆”的光辉里,是否有我们白发苍苍的身影,在夕阳中回忆。
前面掩映在绿树中的,有一处曲径通幽。石拱门旁的树叶晃啊晃,晃出淡淡的云烟氤氲 在“仰晖园”三个大字旁,让人在沙沙的声响里飘忽起来,再一定神,天空已映在园内的小 溪中,像撒上了一把碎金。仰晖园里还是那样静谧,偶有早读的学生,便充分享受着这一人 间“青山相待,白云相爱”的自在和快活。
不忍打扰这里的幽雅,便放轻了脚步踩着阳光出园。校园人已稀少,而施工队的声声铁 锤则顿时清晰起来。古老与陈旧正抽丝剥茧地离开,那扶着岁月的扶梯缠满实验楼的藤蔓, 正与新一批高班同学的寝室相连,挨着学校的一片早先失落的荒地正逐一被新的大楼替代, 我不由地想到:人是要在时光中慢慢苍老的,而承载我们青春的校园,却永远可以青春盎然, 焕发着勃勃生机。
在这里,有太多的熟悉,充盈到每个细节,充盈到渴望被温暖熨帖的心灵。或许什么时 候,我将带着留恋离开,可在我带走的行囊里,必然珍藏着交大附中的点点滴滴。
2005届11班
陈旖旎
共创交大附中美好的明天
党总支书记、副校长 杜淑贤
去年10月6日是交大附中建校五十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母校以她无与伦比 的精神感召力,把在五湖四海建功立业的校友聚集在一起。各位校友对母校关切 和依恋之情,至今仍历历在目,激励我们努力作好今天的工作。作为今天的交大 附中的一名管理工作者,我们清醒地知道,交大附中之所以称为“名校”,是因 为有昨天,有昨天从交大附中走出的 16000 多名校友。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我们在思索,交大附中今天该追求什么?该办一所怎样的 学校才无愧于时代?学校是教育工作者与他们的学生共同用心血铸就的,不是高 考升学率的冰冷的百分比,而应该是一个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终生怀念的地方。 一位老教师说过:“教育不象工业生产,一个错误的政策会立刻导致严重的后果, 教育的失误,会在一个漫长的时期被掩盖住,当其‘发作’的时候,真是天命难 回!”我们要时刻记住这些提醒,办无愧于学生的学校 。面对 21 世纪对中学教 育提出的要求,我们要以学校五十年庆典为契机,认真落实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 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求实创新,努力把交大附中办成现代化的一流高中。
校友是学校宝贵的教育资源。“黄昏的树影拖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无论你们 走得多远,也不会走出我们的心”,希望各位校友能够以母校为依托,加强联系, 常回家看看,为母校的发展献计献言,共同开创交大附中美好的明天!
关于交纳会费的告示
上海交大附中校友会已于2004年10月6日宣布成立。按照校友会章程,凡 与本会联系后均成为本会会员,并每年交纳会费拾元。原则上五年一次性交纳(计 50 元)。交款方式如下:
1、通过邮局直接将会费寄往上海交大附中校友会 (校友会在邮寄《校友通讯》时将收据一并寄给你)
2、通过银行转帐,学校帐号为:056189-26020000089 建行上海市高境支行 (请注明校友会会费)或学校会计室。
3、本人或委托他人直接将款项送到学校,交校友会秘书处(办公楼 04室)
4、也可以交给本班或年级联络员(理事),集中后交给校友会。
5、个人或单位对校友会的捐赠,也可以通过上述途径。 (注:汇款时,不要写个人名字收,但须注明本人为几届几班)。
上海交大附中校友会
2005年3月8日
征稿启示
上海交大附中校友会《校友通讯》已正式出版。以后将每季度出版一期。办 好《校友通讯》要靠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为此,我们向广大会员征集稿件。稿 件内容可以是各个方面的,我们提供以下一些参考条目:
回忆母校 难忘老师 当年学习 课余生活 校友联谊
今日岗位 回校感怀 寄语母校 海外传音 人物专访
晚霞灿烂 感悟人生 校友风彩 校友文萃等等
稿件文体形式可以是通讯报导、散文、诗歌、短小说、书法、篆刻、摄影等。
文章字数一般不超过 1000 字。稿件直接寄校友会办公室或传送到学校网页上。
学校地址:殷高路 42 号 邮编 200439
学校网址:shjdfz@vip.sina.com
久别重逢分外亲
第一届学生 陈嘉明
第一届十班师生借附中50年校庆之际,欢聚一堂,回顾奋斗一生, 走过波涛壮阔的青壮年时代。深情畅谈,感慨万千。
当年40多毕业生,已联系上34位。为了欢聚,为了找同学, 刘凤华3月20日住院治病,4月30日出院。5月1日相约于银发大 厦茶室商讨校庆事宜。同时编印十班纪念册,每人一份。校庆那天, 她丈夫埋怨说:您要“死”在上边的。同学利用创办私营企业之便, 开介绍信并附信,将就读速中(附中前身),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栋木梁之 材的大概情况写在信内。二次走访、一次信访公安局有关部门。公安 局非常负责的回函二封。其中一函将黄宝麟的地址、年龄、学历、照 片复印寄来。刘凤华据此上门探望。黄误以为骗子,刘说明来意,才 猛然醒悟,激动不已,热烈交谈。此日,陈嘉明去看望,又是一番激 动。告别时,黄送了一阵又一阵,依依惜别。陈走在马路上,黄又追 上来问: “陈嘉明、乘几路车”?一瞬间,拉近了相别46年的距离。那种亲密无间的感情即刻映入脑际,久久不会忘却。
黄提供西安钱春龙地址。钱回信说,离别 46 年还念及大西北的 同学,十分感动。要求校庆会上代读他的贺信。寄上100元赞助款给 校筹备组。唯一要求获得十班纪念册上同学签名和班级集体照。
北京弟尔名(代名,学校数学比赛第二名,某国营公司总工程 师,曾带代表团出国考察),不经意间失去联系。上海刘凤华、陈嘉 明,北京王根元分别在二地查找,不断互通讯息。历时半年余,仅陈 嘉明打了 15 个长途电话。终于在校庆前夕取得联系。他表示一定来 沪参加校庆。给校筹备组 200 元赞助款。还为十班纪念册赋诗一首。 校庆前日抵沪,第二天出席庆祝活动,当天晚上踏上返京归途,上海 逗留二天。
安徽省电力局总工程师林致本告之北京张瑞鑫电话。张应聘尚 在工作。接通电话,当即表示一定请假来沪参加校庆。给校筹备组200元赞助款。校庆当日六时多抵沪。5 时半上海同学赶到火车站, 举起当年号称“小伙子”的牌子巡回走动。小伙子见牌,两人热烈拥 抱。46 年离别,零距离接吻,分外亲热。接送至校庆地。欢天喜地 同大家见面。当年的小伙子,也成为耄耋老人了。人世沧桑,时间不 留情啊!同学相见,说不完的话题,诉不尽的思念。晚上住同学办公 室,第二天返来。为了同学见一面,花费近千元,他说“值”。
北京王根元、李亚华夫妇一直积极表示参加校庆。校庆前二个 月,诞生第三代。只好留京照顾小辈。为此,寄来400元。200元作 班级活动经费(至今未啟用),200元赞助校筹备组。以表示怀念母 校之情,留恋同学之谊。
还有同学,妻子陪丈夫、女儿陪母亲从常州杭州来沪出席校庆 活动。外地来沪九位同学,反映了对校庆空前的热情。 庆祝会上,24 位同学代表 24 颗炽热的心,集体购置 24 寸大蛋 糕,祝贺于鸿福班主任八十高寿。大家起立高举酒杯热烈祝贺于老师 长命百岁。将庆祝活动推向高潮。
敬爱的于老师将珍藏二张十班集体照(56 年拍摄)、翻印、放大、 塑封赠送每位同学。几十年来,于老师不断探望同学,关爱同学情同 手足。
经同学创议,每年5月18日静安寺八景园确定为十班同学相聚 之地。
莘莘学子意 殷殷一片情
菁菁校园,繁花似锦。昨日,幼苗在这里沐浴阳光;今朝,含苞 的花蕾傲然怒放。献上学子一片深情,祝愿母校永远辉煌。
(历届校友捐赠名单)
58 届 | 相凤祁 | 陈嘉明 | 60 届 | 陶爱珠 | 朱章玉 | 62 届 | 陈国元 |
63 届 | 张桂泉 | 陈德良 | 64 届 | 郑元芳 | 65 届 | 王 峥 | 66 届 |
翁德坤 | 顾肖荣 | 甘自诚 | 周懋钰 | 金 成 | 彭正勇 | 高 桐 | 唐安国 |
江 林 | 韩 胜 | 吴祥德 | 67 届 | 吴 军 | 朱良谱 | 张康庭 | 吴晓齐 |
应新源 | 68 届 | 蔡恭杰 | 王全福 | 黄小河 | 69 届 | 倪小弟 | 许建一 |
70 届 | 严鸿兴 | 72 届 | 陶宝敏 | 73 届 | 秦红根 | 江 敏 | 杨 英 |
周爱梅 | 赵 泓 | 邢梅虹 | 杨宪霞 | 许建业 | 杨光亮 | 74 届 | 张兴德 |
朱尊准 | 施萍芝 | 何大卫 | 薛晓念 | 施卫平 | 施月平 | 陈建雄 | 陆建明 |
75 届 | 顾晓英 | 程建民 | 王 伟 | 奚依华 | 綦 伟 | 王明川 | 王 海 |
李显华 | 76 届 | 朱元涛 | 张海燕 | 曹之腾 | 毛水群 | 吴召悦 | 樊国强 |
冯 慧 | 骆 勤 | 77 届 | 蔡达峰 | 78 届 | 吴 钢 | 沈伟民 | 79 届 |
江海虹 | 舒文华 | 黄俊杰 | 金 晋 | 任善瑞 | 谢海光 | 戴海波 | 徐建光 |
赵迎佳 | 81 届 | 印 杰 | 钱 蓬 | 任善琪 | 82 届 | 陈 简 | 84 届 |
陆 菁 | 85 届 | 李蓓蓓 | 86 届 | 张清宇 | 李为民 | 87 届 | 沈文峰 |
陆 俊 | 88 届 | 李建民 | 89 届 | 程 华 | 蒋雷霆 | 楼绮文 | 90 届 |
朱伊蓓 | 葛鲁海 | 卫 星 | 孔祥宏 | 施冬梅 | 顾 清 | 91 届 | 王 婷 |
92 届 | 李 燕 | 张 军 | 93 届 | 李金泽 | 季益峰 | 94 届 | 朱一村 |
95 届 | 许 晶 | 陶 捷 | 赵伟峰 | 厉鹤群 | 96 届 | 王 尧 | 97 届 |
莫亭亭 | 徐 駸 | 98 届 | 王 洁 | 99 届 | 朱晓亮 | 00 届 | 项 珏 |
01 届 | 李 磊 | 02 届 | 顾晓磊 | 03 届 | 陈通行 | 张 濠 | 04 届 |
马吉祥 | 05 届 | 季苑苑 |
2004年10月6日
我校被命名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根据沪教委基[1999]28 号、沪教委基[2004]76 号等文件精神,经过学校申报、 区县教育局审核同意,市教委组织专家对申报学校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规划和规划 实施情况的初审、中期评审和总结性评审及上网公示等评审程序,经上海市教委 研究并审定,2 月 26 日我校被上海市教委正式命名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 中”。
1999 年 1 月上海市教委发出《关于开展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规划预审的实施意 见》后,我校立即组织学习,并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学校的发展规划,于 1999 年 4 月上报市教委。五年间,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教职工群策群力,学校有了 巨大的发展。学校在 2002 年接受了市教委组织的专家中期审查,获得了一致的 好评。2004 年初,我校接受市教委组织的专家进行了总结性评审,并提出了新 一轮的发展规划。本次上海市教委正式命名我校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将促进我 校各项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好成绩。
(黎冀湘)
母校的培养永志难忘
去年上半年,母校的陈德良老师电话和我联系上了,得知母校要隆重庆祝五十周年校庆,我很激动,毕竟离开学 校已经四十多年了,母校还惦记着我们这些莘莘学子,因此也一直盼望着1 0月6日的校庆日。可是由于身体原因未 能成行,十分遗憾。今天,借《校友通讯》一角,表示一下自己对母校的怀念和感激。
我是1960年考入交大预科的,那时自己还年幼无知,只知道可以直升交大了。但是经过在母校的三年学习,使自 己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变成一个开始抱有一些志向的高中毕业生。1963年,我考入了心中向往的北京航空学院。现在 四十多年过去了,自己也已经快船到码头车到站了。回顾这大半辈子,虽然在后来也做了一些事情,但高中母校三年对自 己的培养,对自己一生的影响是永志难忘的。
我在大学毕业以后一直从事载人航天工程的研究工作,这是一个工科背景很强的工作。而正是高中三年母校 独特的教育方式,使自己较早地打下了工科的基础。记得一、二年级的时候,我们的课目设置和教材都与普通高中不 一样。我们的数学教材内容很早就涉及大学数学内容。上学没多久,就开设了制图课,学习机械制图,学仿宋字。当 年我们看到制图老师绘制的象印刷一样的图纸时,对自己心中引起的羡慕和钦佩至今还历历在目。这些基础使自己在工 作后设计图纸时受益匪浅。还有一点到至今印象很深,就是在学校时我们就开设机械加工课,那时我们就开始学习 开机床,加工一些简单的零件。记得学校那时还在延长路,我们每周或两周都要到附近的华通开关厂参加学工劳动, 虽然干的是些简单工作,但开关厂的大配电柜,配电柜中的各种电器、线路等知识对我们的学习甚至对到大学后的学习 仍然起着书本知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想,母校的这些独特的教育方法对现今的高中教育仍应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
高中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打基础的阶段,我很幸运能在以“求实、求高、求新”为办学传统的交大附中度过了 人生基础的三年。回忆当年,深感学校老师为打好我们的基础所花费的心血和精力。我们用了一年半时间学完了预科 教材,后来因为要参加高考,学校又用了一年时间学完了高中教材。在学习中,印象很深的是各科老师都非常注 重基础,注重全面。惠同心老师是我的班主任,又是我的数学老师,他不搞题海战术,而是注重打好基础,以此举 一反三,开发我们的数学逻辑思维,并一直谆谆教导我们,数学就要追求准确、追求细节。老师们对我们的教诲可 以说是影响了我的一生。我在从事载人飞船的研制工作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指导理念就是追求细节、追求完美。这与 母校三年给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惠同心老师、魏佩荃老师、何岳五老师、毛友谅老师、何慈洪老师(后 两人已故)等各位教过我的老师大概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在此,我衷心地感谢他们,衷心地祝福他们健康长寿!
我有幸参加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研制工作,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在2003年10月16日迎来了我国首次 载人航天的圆满成功,杨利伟成为民族英雄。我自己也作出了一定成绩,去年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但成 绩归功于祖国,归功于集体。在此,我还要特别感谢母校,感谢老师,是您们培养了我,母校的培育之恩我永志难忘!
再次衷心祝愿我的母校――交大附中明天更加辉煌!
63届3班 汤兰祥
小荷才露尖尖角
——交大附中校园雕塑《蕾》赏析
校庆 50 周年之际,在交大附中弧形办公大楼前的花坛中心,在校园办公、教学、生活、 运动四大区块交接处的最佳位置,耸立着一尊不锈钢雕塑:暗红色的花岗岩底座,正面是上 海市前任市长徐匡迪的题词:“此地真高境,桃李满天下”。背面是雕塑“蕾”字以及 捐款 校友的名单。底座的上面托起了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三片厚实的花叶包护着三片飘飘欲展 的花瓣,花瓣的中间又包含着八颗大小不同的明珠,明珠一颗接一颗地相互挤拥着,仿佛争 抢着要从花芯中滚动而出,在阳光照耀下,从任何角度都能欣赏到闪亮的花瓣上折射出多维 的校园美景……。这就是著名雕塑大师余积勇先生根据交大附中的历史而创作的校园雕塑— —《蕾》。要深刻理解这尊雕塑的涵义,还得从一个故事讲起。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964 年 5 月 4 日,在清华大学五四青年节表彰大会上,国家高 教部部长兼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亲自给 1963 年秋季入学的优秀新学生颁奖。第一个登台领 奖的是当年上海高考状元濮继龙。蒋校长颁奖时问他:“你中学是哪个学校的?”濮继龙回 答:“我是上海交通中学的。”在以后的授奖学生中,又有二位说是来自上海交通中学的。有 三个优秀学生来自上海交通中学,这给蒋部长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后来蒋部长来上海作 工作调研,在锦江小礼堂召开的上海部分重点中学校长座谈会上,他问上海交通中学是哪个 学校,为什么教育质量这么好?正好交大附中副校长陈维梅参加了这个座谈会,他站起来说: “交通中学就是过去的交大预科,1963 年时一度改名交通中学,现在已正式定名为交大附 中了。”陪同参加座谈会的上海市委副书记兼上海市教委办主任杨西光同志在一旁又作了补 充介绍:交大附中的前身是建国初期上海的第一、第二、纺织、医大、建工五所工农速中合 併起来的。先后搬迁三次校址,改了多次校名。最近几年,交大附中在全市不仅高考录取率 遥遥领先,而且极大部分毕业生都进入了全国重点大学,上海中学界甚至有人称呼交大附中 是“秘密武器”呢。“喔,原来是上海交大附中呀,怪不得教育质量那么好,”蒋部长再三向 陈维梅副校长表示感谢,请陈副校长回校后一定要向全体师生员工转达他的感谢,感谢交大 附中为全国重点大学输送了这么多好生源。这件事在附中传达后,又一次掀起了全校师生按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进行教育改革的热潮。
《蕾》,就是交大附中的历史故事所激发的创意。《蕾》的整体外形,是一朵含苞欲放的 花蕾,这与中学教育的地位是非常相称的。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一颗种子,小学是她的发芽、 抽枝阶段,大学是开花阶段,参加工作后就是结果阶段,那么,中学就是花蕾的蕴育阶段。 因此,含苞欲放的《蕾》,非常形象、艺术、准确地表达了交大附中,特别是高中教育的特 性。你看,这三张花叶,三片花瓣,八颗明珠,既可以象征交大附中的三迁校址,多易校名; 也可象征人的一生经历的小学、中学、大学三个重要的学习阶段;还可以象征德育、智育、 体育三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再深一层品味,你还可以看出《蕾》的独特韵味:无论是三片花 叶,三瓣花瓣,还是八颗明珠,不象一般的雕塑设计往往讲究排列的整齐、对称,她的每片 花叶,每叶花瓣,花芯都大小不等,厚薄各异,分布不同,形状万千,表现了一种自然的活 力;而且,每片花叶、花瓣、每颗明珠都高低错落,相互呼应,栩栩如生地表现出了一种强 烈的动态感、活力感和生命美。这种强烈的动态美还蕴含了一种开放、奔腾的意境,她还突 破了时空感,表达了交大附中不仅有一种深厚的历史的感悟,又体现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正 在朝着与时俱进,与世同步,向着世界开放的态势。加上这座不锈钢雕塑耸立在办公大楼前 的花坛中,一年四季映衬在鲜花、绿树的环抱中,其生命力和意蕴感给一代一代的师生留下 了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
( 66 届 4 班翁德坤)
“莘莘学子意,殷殷一片情。”
——历届校友为校园雕塑《蕾》捐款小记
不锈钢雕塑《蕾》耸立在校园内,成为母校的又一景点。可你是否知道建雕塑的款项是 怎么筹集而来的?“发动校友,让校友们来为雕塑捐款,其意义将是深远的。”79 届校友谢 海光提出了这个创议。于是,短短三个月中,从第一届速中的校友起,到今天在校的应届毕 业生,交大附中每一届校友中都有学子向母校献出了爱心。建造校园雕塑《蕾》的十二万三 千元费用全部由 120 位校友捐款而成。这中间一个又一个感人之深的事例将永远镌刻在交大 附中的历史上。
你看:73 届的秦红根是第一个捐款者,他把现金交给老校长胡益培转交了母校;60 届 的陶爱珠、70 届的徐建光等耽心时间来不及,用特快专递将钱送到了母校;60 届的朱章玉、 62 届的陈国元、85 届的李蓓蓓等是通过邮局汇出的;79 届的江海虹、92 届的李燕、00 届 的项珏等几十位校友亲自回到母校捐款;74 届 4 班张兴德等 8 位同班同学还一同结伴回母 校送上了爱心;69 届的倪小弟一人捐了一万元;67 届 6 班校友现任江苏省军区政委的吴晓 齐将军也汇来了对母校的爱心款;退休在家的数学教师陆殿豪为其女儿、儿子 84 届的陆菁、 87 届的陆俊捐款表心意;远在湖南、北京工作的 66 届高桐、76 届朱元涛听闻后立即汇来了 捐款;正在香港城市大学攻读博士的原校学生会主席、79 届的莫亭亭让上海的母亲专门赶 到母校,代她送上 1000 元人民币,接着又从香港给母校打来电话说:“当年受到母校老师无 微不至的关心,一直想回报母校,这次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以后还将继续为母校作贡献。” 正在英国读大学的 03 届的陈通行得知消息后,专门打来越洋电话,让母亲将装有千元的信 封送到老师家中,转交母校;在校庆前已捐过 1 万多元款的 68 届的蔡恭杰以及 81 届的任善 琪、90 届的孔祥宏、93 届的李金泽这次也都再次向母校献上了爱心。这次捐款中有三对校 友夫妻,分别是 90 届的朱伊蓓、葛鲁海,孔祥宏、施冬梅;88 届的李建民、91 届的王亭; 还有姐弟三人同捐的,他们是 79 届任善瑞、81 届任善琪和 86 届李为民,三姐弟在附言中 还写道:“真心祝愿母校蒸蒸日上,桃李满天下。”正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的 4 位校友会理事 得知后也表示了自己的心愿;在读生 05 届年级团总支书记兼“秦鸿钧团支部”书记季苑苑 同学一天正好路经校史编辑室,看到陈德良老师办公桌上有一份历届校友为雕塑捐款的名 单,就当即表示要向学姐、学兄学习,把自己刚刚获得的奖学金全部献给了雕塑,她说钱虽 不多,但表达了自己对学校的热爱。
这一切的一切,正如语文特级教师李支舜为镌刻在大理石上捐款者名单所撰写的字句: “莘莘学子意,殷殷一片情。”
(66 届 4 班 翁德坤)
华山花园春意浓 师生相聚展宏图
校友会召开第二次全体理事会议
2005年1月18日下午3点,校友会在华山医院花园大厅召开第二次全体理事会议。
名誉会长胡益培、邵士信、理事陶爱珠、毛大力等 35 人,以及 8 位特邀老教师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秘书长陈德良主持,他首先对出席会议的交大附中德高望重的王祖善、沈蘅仲、朱颐、 曹方人、王通钦、胡维礼、吴士昌、潘德模等退休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感谢他们一生为学校作出的杰 出贡献。随后,陈老师介绍了此次会议筹备的情况,未到会理事请假的情况。并对第一次理事会议后校 友会开展的工作作了简要汇报,其中包括:各届校友分会和一些班级开展活动的情况;电话联系所有校 庆时来校的速中校友的情况;校友会会费交纳的情况;《校友通讯》第一期出版及分发情况。他还就 2005 年校友会工作的计划作了说明,如出好今年共 4 期的《校友通讯》;如今年校庆 51 周年时,以 65 届、75 届、85 届、95 届校友为主返校参加纪念活动,也欢迎其他届别的校友参加;聘请校友到校为在校生作报 告等,他希望理事们对今后工作提出建议。最后他希望到会的老教师、校友会理事对学校正在编写50年校史的工作给于积极的支持。
会长徐建光要求校友会在新的一年里要有新的思路,为广大校友、教师多做实事、好事;他自 己表示将为广大校友、特别是老教师在健康保健、医疗咨询方面提供方便;他希望全体理事、广大校友 积极配合校友会的工作,使校友会真正成为广大校友之间、校友与母校之间的桥梁。然后,他介绍了华 山医院近两年飞速发展的情况。大家对在徐建光院长领导下的华山医院取得的辉煌业绩表示祝贺,并祝 徐院长的工作再创佳绩,为华山争光,为母校争光。
会上,交大附中徐向东校长代表全校 1800 多位师生向老教师、各届校友对母校发展的关心和支 持表示感谢,并向大家致新年的问候!
会后,在徐建光的带领下,全体与会人员兴致勃勃的参观了改建后集现代化、智能化、人性化
为一体的门急诊大楼,红十字会老楼(哈佛楼),环境优雅的华山花园等。
晚上,徐建光会长在上海宾馆宴会大厅设晚宴招待了到会的全体理事及老教师。
(陈德良)
写 给 母 校
七四届 4 班 薛晓念
我念过的学校林林总总算起来不下七所,但记忆中的母校 就是你了。在那个没书可读,没试可考,没学可升的年代,你 就像一座神圣的宫殿,留在了我永远的记忆中。从校长到班主 任到任课老师,那挥之不去的名字,永远地刻在了我的心里, 他们当年的年轻和笑貌永远也不可能与我以后就读过的任何学 校的教学老师相混淆。
每次开车驶过学校旁边建起的那条高架路,我都会扭过 头来,寻找我记忆中那片红色的瓦房,她就像北京的故宫,厚 重而又坚实。那里有我的校舍,我的 教 学楼,有我和同学们曾经在一起做过实验的实验室和还有充满 了回声的“风雨操场”;每次听说哪个班级的同学或哪个熟知 的老师有了这样或那样的事情,我都会悉心地去听,就像听着 自己的家事,惦着自己的家人,聊着自己的家务,所有情感闸 门的开启与闭合都与母校的缘分相系。
一个月前,偶尔还有联系的老同学打电话给我,说学校要 举办 50 周年庆典活动,希望我们都能参加,我竟然会像就要 出嫁的新娘,心咚咚地直跳。我翻出珍藏了许多年的校园留 影,那已经显得很旧的黑白照片里不仅有我和同学们的稚嫩, 还有和稚嫩一起度过的风雨岁月,有和岁月一起生长的黄了又 绿,绿了又黄的片片梧桐树叶。我想象着学校大门两侧挺拔而 又苍劲的松柏,想象着 400 米跑道上红色的沙砾和体育老师在 沙砾上划过的白线,想象着校宿回廊的每一扇门窗和当年让别 的学校学生都非常羡慕的每人一张可以上锁的课桌。想象着大 食堂里,稀饭和淡馒头的清香和着同学们敲击碗筷的嬉闹,硕 大的操场伴随着同学们长个的身体,还有为成就今天不少的社 会精英而在夜间亮起的自习的灯光。周末校园里独有的宁静, 婆娑树影下的师生谈话,试卷上堆积的醇厚的油墨都将成为我 最珍贵的记忆;还有整齐的列队操,紧急的集合哨和每天都让 我仰视的祖国国旗,塑就了我后天的团队意识和坚毅的人格魅 力。
那是我人生最快乐的一段时光,无论以后的岁月多么艰 难,历程多么坎坷,世道多么不公平,我都会为曾经拥有这一 段快乐的时光而知足。都说孩子最听老师的,那是因为母校是 塔,老师就是塔上的灯,沿着塔灯的光亮行进,就是走得再 远,飞得再高,也永远不会迷失了自己。
当镜子里的我偶尔发现了黑头中白发,当医生说是因为年 龄老化造成牙龈萎缩而使牙床出现的拥挤,但一想到即将去母 校的那一刻,我感到自己依旧很年轻。于是,我没有刻意的学 着用各种美容方式去遮盖我的皱纹,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去恢 复逐渐变化的体态,那是因为在母校的怀里,在师长的眼中, 学生将永远是学生,年轻将永远年轻,心智将永远的美丽! 庆典的时光临近,在出门的那一刻,我知道,母校已等我 很久,等待着成人以后的孩子能回家一趟。
我回应着,我已经在来的路上。
本文发表在2005年1月29日《新民晚报》4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