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市教委启动高中学科教学高地先导性研究与实践项目,旨在以新课程新教材高质量实施为核心,打造学科教学改革策源地、核心素养培育实践场与教师专业发展孵化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作为上海市高中生物学学科教学高地先导性研究与实践项目校,始终锚定“科研赋能教学、实践培育素养、数字转型提质”的核心目标,深耕学生科研实验能力培养,以数字化教学为助力,着力提升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
为进一步夯实学科高地建设根基,推动高中教学与大学科研深度衔接,2025年11月6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生物教研组一行前往复旦大学化学系,以氧弹量热仪测定物质的能值为核心技术支撑,借助高校专业科研设备开展沉浸式教学实践活动。教师们以亲身实践为示范,在提升自身教学素养的同时,也为后续优化学生科学指导、深化学科高地建设积累宝贵经验。

活动伊始,复旦大学化学系刘永梅副教授为交大附中生物教研组的老师们带来了专业细致的讲解。刘副教授结合科研实例,系统介绍了氧弹量热仪的基本结构、核心工作原理及关键操作注意事项,从仪器的精准校准到实验安全规范,从样品制备的核心要点到数据解读的逻辑方法,层层递进地为老师们扫清了专业认知障碍。本次实践聚焦高中生物学“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核心知识点,通过氧弹量热仪测定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物质能量值,将高校前沿科研方法与高中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为学科高地建设中的“拓展型课程建设”注入前沿视角。

理论讲解结束后,活动进入实操体验环节。上海交大附中赵怡姗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参与了完整的测量流程。从实验样品的规范处理、实验装备的精准调适,到操作过程中的细节把控、数据记录的严谨规范,赵老师全程沉浸式体验,不仅熟练掌握了氧弹量热仪的实操方法,更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动手实践与思维培养的紧密关联。她在交流中感慨,高中生物学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教师需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设计和课程开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提升科学探究能力,这也引发了随行老师们对“如何将高校科研资源转化为高地建设课程资源”“怎样通过实践教学强化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入思考。

活动尾声,上海交大附中生物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兼教研组长沈桂弟老师代表教研组向复旦大学化学系表示诚挚感谢,高度肯定了此次活动对高中生物学基础教学与学科高地建设的重要推动作用,认为大学科研资源为高中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支撑,有效拓宽了教师的科研视野与教学思路。刘永梅副教授也表示,期待持续深化校际联动,助力高中生物学科高地建设,通过共同培育学生的研究精神与探究意识,为大学输送更多具备扎实科学素养的优秀人才。双方一致认为,跨校、跨学科合作是学科高地建设的重要路径,未来将进一步推动高中教学与大学科研的顺畅衔接,为学科高地建设注入持续动力。
此次复旦大学之行,是上海交大附中生物教研组践行学科高地建设理念的重要实践。老师们既收获了精密仪器的实操经验,又深化了对跨学科教学的认知,更明晰了高中生物学教学与大学科研衔接的核心方向。未来,教研组将把此次活动的成果转化为教学动力,通过优化课程设计、丰富实践活动,将前沿科研思维融入日常教学,持续夯实学科高地建设根基,助力学生提升探究意识与创新能力,推动高中生物学教学向更具深度、广度的方向发展!
撰稿:郑悦
摄影:程亮、林睿恬
审核:张珂
部门:教研处
2025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