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科研

为进一步提升物理教学质量,推动校本资源建设与教学创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物理教研组于近日成功举办教研日活动。本次会议围绕教学资源优化、作业设计、分层教学策略及青年教师培养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本次活动由教研组长王晓敏老师主持,教研处主任季晓彦老师出席会议并参与讨论。
在校本资源的更新与完善方面,多位教师积极建言献策:刘一波老师指出,高一备课组在原有校本作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了教材中的典型习题,系统编入新修订的校本教材;在作业量安排上,拟逐步优化时间分配,切实增强课后巩固的效果。孙鸿坤老师强调,校本内容应当坚持“通透精讲”原则,注重基础训练的扎实与重点内容的精选讲解,适当调控教学节奏,确保学生真正吸收和消化知识。
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高二年级还将加强新老教师之间的协作,推动经验传承与教学创新相结合。施健老师结合教学实际,建议加强对班级考试数据的系统分析,基于学情差异动态调整复习计划与习题难度,实施更具针对性的复习策略。此外,施老师提到,在答疑环节中,需要多学科支持,如何合理统筹资源、提升答疑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王晓敏老师在总结中指出,校本资源的修订工作正依据备课组的整体规划有序推进,实现逐年优化。同时,历年教学资料均得到系统整理与有效传承,为教学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胡名翔老师提出,应进一步丰富作业形式。针对高三年级,做到既让资优生“吃得饱”,又让中等生“学得会”。就具体推进策略,胡老师提出:一是优化作业分层设计,依据学情精准适配;二是积极借鉴“他山之石”,结合上海考情细致筛选,做到科学借鉴、务实应用。三是加强全时段答疑保障,鼓励学生“每日一问”,确保每问有回应、每次有收获,切实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陈暄老师目前任教高三年级,负责三个分层班级,分别对应“基础过关”“稳中求进”和“思维提升”三个教学层级。在教学实施中,她强调限时作业针对不同班级设定差异化要求。校本作业作为三个班级共同遵循的基准线,所有学生均需完成。她特别强调卷面书写规范,要求学生在作业中留下清晰的思维痕迹,以此提升解题的规范性、准确性与逻辑熟练度。
陆栋梁老师结合其教学实践分享了分层教学的经验。在教学策略上,陆老师做法:一是严格控制作业量,在平行班基础上减少部分,突出基础训练,并将试卷分为必做与选做两部分,重视对学生的正面激励。对于特色班,陆老师主张引导学生钻研难题,以激发其深入探究的热情,提升学科挑战性。
会议最后,组内三位新教师分别分享了入职以来的教学感悟与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各位新老师就课堂管理、教学节奏把握、学生个性化辅导等方面提出问题,王晓敏老师逐一予以回应和解答,并结合自身经验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交流气氛热烈,有效促进了新教师的成长与反思。
本次教研日活动在热烈的研讨氛围中圆满结束。通过深入交流与思维碰撞,物理教研组进一步明确了校本资源优化、分层教学实施与新教师培养的工作方向。未来,全组教师将继续秉持科学精神与教育热情,扎实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为提升我校物理教学质量共同努力。
撰稿:赵淇儿
摄影:周之翌
审核:张珂
部门:教研处
2025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