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教师成长系列(十五):以练强技提师蕴,互鉴共进拓新局‌ ——见习教师培训讲座持续进行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27日

随着2025年交大附中见习教师基本功大赛的圆满落幕,2025年3月25日下午13:10~13:5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教研处在蘅仲楼413研讨室召开了第二期见习教师基本功大赛赛后反思与交流会,旨在通过经验共享与智慧碰撞,助力见习教师专业成长。会议由交大附中教研处副主任曹东旭老师主持,校内见习教师参加本次活动。

在本次交流会上,蔡雨晨、黄鸿辉、张志远、周璟雯、王丹妮、李晓虹、方雅君、王炀、吕少旸、许馨怡共11位见习教师立足学科特色,依次分享了备赛心得与教学反思。

蔡雨晨老师提出教学准备需从细节入手,她以黄鸿辉、方雅君两位老师的“娓娓道来”和“详实教案”为范例,反思自身需加强语言表达的流畅度,并预留更多时间打磨教学环节的衔接逻辑。黄鸿辉老师坦言,比赛初期因紧张导致“现场感不足”,需要在之后通过反复磨课提升语言表达的流利度与课堂节奏的把控能力。他特别提到韩超老师“生机勃勃”的互动风格对其启发深远,未来将融合激情与严谨,优化板书设计与学生反馈预演。张志远老师聚焦“教学表现力短板”,反思板书规范性、教案格式(字体、段落)等细节问题。他计划引入小道具增强课堂趣味性,并调整着装风格以提升教师形象,同时精简教学任务,避免因时间分配失衡影响课堂完整性。

周璟雯老师的课程以“结构性设计”获赞,但她坦言预设过多导致学生讨论受限。受韩超课堂启发,她计划细化分类讨论层次、提升作业难度梯度,并尝试将“数形结合”与生活案例衔接,打造更具探究深度的课堂。王丹妮老师反思教学设计“贪多求全”导致核心目标模糊,未来将精简任务链条、巧设过渡语提升课堂流畅度。李晓虹老师对教育智慧的比赛进行反思,她强调“读懂学生行为背后的逻辑”是教学关键。方雅君老师以“时间把控失误”为戒,呼吁尽早启动备课、充分与导师沟通思路。她反思化学课堂需强化“真实情境贯穿”,避免知识碎片化,并计划在预演中模拟学生反馈,确保教学环节“既连贯又灵动”。

吕少旸老师凭借“风成地貌实验”凸显学科特色,但反思语言表达与问题设计明确性不足。他计划加强学情分析,从学生认知盲区切入设计探究任务,同时调整授课状态,缩小“平时性格”与“课堂形象”的差异。王炀认为他将通过板书动态生成知识脉络,结合走动互动强化学生参与感,并探索班主任管理与竞赛生培养的差异化策略。许馨怡老师分享了自己在比赛过程的失误经历以及临场的应变反应,她认为出现失误亦是对自己的一个锻炼,同时也表示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对ppt的依赖,真正锻炼自己的教学能力。

随后,曹老师针对几位见习教师在分享时提到的情绪紧张这一现象,提出她自己的看法。她认为这种紧张是值得珍视和鼓励的,说明各位见习教师十分重视比赛,也对自己的发展有一定的自我期待,这是正常现象。重要的是需要将此次见习教师基本功大赛作为一个起点,逐步打磨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姿教态,慢慢向一个成熟型教师接近。

最后,教研处主任庄凌老师对本次交流会进行了总结。庄老师通过分享自己的教学经历,提醒各位见习教师不要过度依赖ppt等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磨练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以应对突发情况。

此次研修为新教师构建了“实践赋能-协作攻坚-创新突破”的赋能共同体。见习教师们将以交流为桥梁,以研讨为熔炉,在案例剖析、策略迭代与范式重构中锤炼专业素养,用教育叙事记录真实困惑,用行动研究破解育人难题,在知行合一的磨砺中实现从“生力军”向“主力军”的跨越式成长,共同绘就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奋进图景!

撰稿:许馨怡

摄影:许馨怡

审核:张珂

部门:教研处

2025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