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科创沃土,赋能未来英才成长 ——指向科技创新拔尖人才早期培养的课程资源实施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13日

2025年3月13日下午,教育部“双名计划”闫白洋名师工作室主办了“指向科技创新拔尖人才早期培养的课程资源实施研讨会”。本次活动于上海市控江中学文华楼B404录播教室举办,上海市第五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闫白洋名师工作室、上海市第五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李玉刚名师工作室、上海市普陀区李显君卓越教师工作室、上海市嘉定区“双名工程”张秀珍工作室协办,全市区高中生物学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交大附中部分生物教师前往观摩学习。

在公开课展示环节,上海市控江中学的平原老师聚焦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教材,开展了一堂精彩的等级考复习课展示。本节课以新闻和图片“稻-蟹共作”模式引入,以驱动性问题哦“稻-蟹共作”模式增产的生态学原理和潜在问题?为主线,基于真实的生态学研究问题,引导学生开展3个模拟科学实践活动“设计方案比较生态系统”、“构建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模型”、“分析生态系统”,由此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

公开课展示结束后,上海市控江中学的副校长桂俊老师进行了“以事实为基,以证据为梯——高中生物学科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实践路径”主题的微报告。桂老师从理论基础、实践路径、评价体系、行动建议4个方面展开报告,其中桂老师结合DNA复制以及平原老师本节公开课课例阐述了如何运用生物学事实和证据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同时,桂老师也强调在未来需要注重资源开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维训练素材;提升教师培训,使教师掌握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论证;设计跨学科融合课题,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在最后的专家点评环节,多位教育专家对本场教学展示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并就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展开深度剖析。上海市嘉定区“双名工程”张秀珍工作室成员曾平老师从教学维度切入,指出课堂呈现三大亮点:其一是教学目标具有前瞻性与引领性,既精准对标学科核心素养,又以科学思维进阶为轴构建清晰的能力发展图谱;其二是教学内容实现学术性与普及性的有机统一,通过“学生自评实验方案VS科研论文”的对比实践,搭建知识迁移的脚手架,让深度学习自然发生;其三是师生互动富有生成性,教师通过即时追问、多维对话和精要总结,形成思维碰撞的磁场,真正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陆婷婷老师则聚焦科学探究素养培育,强调课堂彰显“以生为本”的教育智慧。教师通过搭建开放性讨论平台,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阐述创新思路,既锻炼逻辑表达能力,又激发批判性思维。

杨浦区教研员李竹青老师从育人格局高度进行点评,指出这堂课生动诠释了“创新=知识+汗水+灵感+机遇”的育人理念。课堂创设的真实问题场景打破传统课堂的线性思维模式,通过任务拆解引导学生多维度探索解决方案;教师采用“延迟判断策略”,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空间,在完整呈现思维轨迹后再进行精准点拨,既保护创新火种又培养基于证据的理性思维。

这场凝聚教育智慧的公开课展示与深度研讨,不仅展现了上海基础教育在课堂改革中的创新实践,更揭示出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密码:唯有构建尊重思维规律的教学场域,打通学科逻辑与认知逻辑的双向通道,才能让创新素养在真实的问题解决中生根发芽。专家们的真知灼见,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教育模式注入了新动能。

撰稿:许馨怡

摄影:许馨怡

审核:张珂

部门:教研处

2025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