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科研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学模型在自然科学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进一步优化数学模型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推动生物教学的持续改革与创新,2024年11月28日上午,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学院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博学楼118教室,开展了一场以“用数学方法描述种群数量的变动规律”为主题的公开教学研讨。本次活动由杨浦区生物学学科教研员李竹青老师主持,杨浦区部分高中生物学教师参加了本次教研活动。
在公开课展示环节,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徐媛老师聚焦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教材第1章第2节“用数学方法描述种群数量的变动规律”,为与会教师带来了一堂生动而富有启发性的公开课。本节课通过“猎麝取香”导致林麝濒危的情境作为导入,巧妙地引导学生关注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在课堂上,徐老师结合林麝、大肠杆菌和草履虫等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引导学生构建了种群增长的“J”型和“S”型模型,并通过这些模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濒危物种林麝的保护措施,以及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同时,她还将这些知识迁移应用到入侵生物巴西龟的案例上,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公开课展示结束后,徐媛老师详细阐述了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她表示,通过构建模型、分析与应用模型的教学活动,希望能够提升学生模型与建模的科学思维,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在随后的研讨点评环节,与会教师纷纷对徐媛老师的公开课表示赞赏,并就本节课的亮点与创新点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互相交流分享了改进措施与思路,为进一步优化数学模型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的建议。杨浦区生物学学科教研员李竹青老师也对作为年轻教师代表的徐媛老师的公开课展示给予了高度肯定。她指出,徐媛老师不仅展现了扎实的教学功底,更体现了对生物学教育的深刻理解与热情。李竹青老师强调在教学中,教师们要争做“素养本位”,时刻用“三问”提醒自己:即教什么、期待教会什么、怎么知道教会了。此外,李老师还特别提醒教师们要坚守“专业红线”,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
此次教学研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杨浦区高中生物学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学习的机会,也为推动数学模型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区教研活动的熏陶下,交大附中的高中生物学教学也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撰稿:郑悦
摄影:郑悦、黄杰
审核:张珂
部门:教研处
2024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