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期仰晖讲坛——“劫后重生的犹太民族和以色列国”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03日

2018年11月30日下午15:00,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仰晖讲坛”第九十八期在我校蘅茽楼113举行,此次讲座邀请到了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杨阳老师。我校高一1、2、4、7、9、16班班同学,以及部分语文组老师参加了此次讲座。讲座由高一7班黄怡晴同学主持。

杨教授以同学们熟知的三位犹太民族的伟人:爱因斯坦、弗洛伊德和扎克伯格开场,他们分别致力于不同的领域,并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样的例子绝不仅于此。人口仅有1600万人, 占比全球人口不到0.25%的犹太民族,却获得了全球22%的诺贝尔奖,  这让同学们不禁对这个民族感到无比好奇。

接着,杨教授将犹太民族的历史变迁娓娓道来。犹太人古时被称为“希伯来人”, 意为“渡河而来的人”,因其曾渡过幼发拉底河迁往迦南。犹太民族遭遇过两次大流散,第一次被称为“巴比伦之囚”,犹太王国被攻占,犹太人中的贵族一律被作为俘虏押往巴比伦城。后来受启蒙运动的感召,犹太民族意图同化以求平等权利,但渐渐地,他们意识到了回归故土、重建家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解放,但这只是少数贫苦犹太人的打算,一直到历史上惨绝人寰的纳粹大屠杀发生,几乎1/3的德裔犹太人惨遭毒手,犹太民族的整体民族意识被彻底唤醒了,他们坚定了返回巴勒斯坦的信念,“阿利亚的回归”陆陆续续进行着。“阿利亚”在希伯来语中意为“上升”这不仅代表了地理上的向上走,更升华到了一种精神的高度,可见回归故土对犹太民族来说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一件事。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成立,自此以后战争频频,以色列人奋力捍卫自己的土地。直到1977年11月,埃及和以色列最终达成和平,结束了两国30多年的战争状态。杨教授说,这一项举措让全世界的人民看到了犹太民族的宽容,和平是现当代国家的共同追求。

最后的提问环节,七班的一位同学询问杨教授对《圣经》的看法,杨教授回答说,他认为《圣经》中的许多篇章都值得一读,其中不乏有趣的故事和优美的赞歌,因而,同学们不能只聚焦于它的宗教意义,其文学价值也同样可以欣赏。

本次的讲座历时1小时,杨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多彩、阐述形象深动,引发了同学们对如何探索多元文化、认知这个世界的深刻思考,同学们受益良多,也暗自为这个曾经交大附中毕业的杰出“学长”致敬。讲座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供稿:黄怡晴

编辑、审稿:曾腾

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