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期仰晖讲坛——“《论语》教育思想今绎”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25日

2019年3月22日周五下午14:55,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仰晖讲坛”第一百零五期讲座在我校报告厅举行,此次讲座有幸邀请到了市北中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陈军教授作为主讲嘉宾。我校全体高二年级同学参加了此次讲座。讲座由张林老师主持。

    在本次讲座中,陈老师从“读书”、“推理”、“做人”三个方面带领学生步入儒家文化。 首先,陈老师说:“读书得以使我追慕先贤伟大的精神与高尚的灵魂。”为了阐明孔子的伟大与意义,陈老师通过提出一个个逐渐深入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论语》中出现最多的字词有哪些?《论语》的第一个字和最后一个字是什么?在同学们举手回答后,陈老师悠悠地回答,“学而时习之”的“学”是《论语》的第一个字,更是贯穿整部《论语》的脉络,而“知”是《论语》的最后一个字,是告诫人们,学而后知,人非圣贤,可以生而知之,所以“学”尤其重要。

    “学”的内涵是什么?陈老师借着顾喆刚大师的说法:“学”体现了孔子清澈的理性,向同学们发问。高二(七)班时殊同学做出了精彩的回答:“孔子与当时的玄学和神学不同,他不追求超出尘世的玄虚色彩,或者依附于神灵的神秘感。他却从我们的现世的实际和人的努力出发,不谈鬼神或玄理而强调后天的学习,因而体现了一种清澈的理性。”陈老师感叹:“这就是交大附中!一下子抓住了“学”的本质,强调了现实努力的价值,其意义影响是深远的。”此刻,全场掌声雷动,久久不息。

    接着,陈老师分享他读“理”的体会:在时代的追求中坚守传统的风骨。他展示了自己的一幅画,写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反,则不复也。”写意画内容有意趣,字微言大义,同学们为之深深吸引。在鼓励学生上台作翻译和解释后,陈老师作出了自己的解释:教导学生,需要让他经历冥思苦想而仍不得其解的过程,这样以后再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只有这样的学习过程才是有益的,而在现在的时代学习过程中,无论老师、学生都不能忘记这一点。掌声又一次响了起来。

    最后,陈老师谈“读人”,他欣喜地说:“《论语》让我在思想的情境里向往人性的光辉。”紧接着,陈老师举出了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回和最讨厌的学生宰予。他提问学生,孔子对两者的评价分别是什么。高二(二)班同学作出了回答“是‘贤哉!颜回。’和‘朽木不可雕也’。”陈老师点头欣然,说:“对,这是对他们个人的评价。其实,孔子对宰予有三处评价,你们知道么?”听完同学回答,他指出,三处评价是源于宰予的三次行为:第一次,宰予昼寝;第二次,宰予问仁人;第三次,宰予问丧。陈老师借着孔子的第三次评论,带领学生对“礼”与“孝”进行了思考,然后将第二次孔子的评论不做点破,期盼同学们的模拟回答,并结束了讲座。同学们心绪如澜,再一次掌声如潮。

    陈军老师是全国研究《论语》的大家,他简明扼要又深入浅出,富有趣味地阐释了《论语》的许多智慧和精神,同时真诚地与同学们分析他读《论语》的体会,令同学们受益匪浅。

 

                                             供稿人:裘文韬

                                         编辑、审稿:曾腾

                                                     供稿部门:学生处

2019年3月25日